二十年前,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学习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概率论、寿险精算和利息理论时,上课和写作业都是与数字和符号打交道,完全没有想到后来会扎根于文化研究和文化咨询这个专业领域,偶尔看点儿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东西,也只是作为消遣。毕业后,做了一年消费者行为研究,算是掌握了用一手调研数据研究大众文化的基本分析方法。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管理咨询这个行业,并且随机地选择了表面看上去又高又玄、实际上却充满艰辛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咨询这个细分领域。
刚开始那个夏天,“非典”还没有在北京消散,商务往来基本停滞,入职咨询公司之后基本就是一本一本地读国内外能搜集到的各种企业文化专著、管理案例、企业家笔记,然后帮助老板写书、写文章,自己也在一些网络媒体和杂志上写一些企业文化的文章。偶尔也假装经济学家写些经济评论,2003年底写过的一篇《对火车票交易市场的思考》,其中对火车票票贩子的分析以及火车票实名制的建议得到了很多火车站站长的赞同,还有某县城的火车站站长打电话给我表示你的建议太好了,随后在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代表正式提出了火车票实名制的建议,如今火车票实名制早已落实了。
在2004年春天开始接手第一个企业文化项目时,参与撰写四分之一篇幅的《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出版了,虽然署名里没有自己的名字,但老板还是在序言感谢了我们的贡献。这本书后来在中国比较知名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的工具书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本书出版,其它书陆续写作,凭借着对问卷设计、统计分析和企业文化研究的一股热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我主笔的《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从编写大纲、收集素材到起笔完成,于2005年正式出版,这次在老板的署名后边加上了我自己的名字。随后,陆续参与了《集团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重构》、《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与融合》的写作,可惜的是,书上都没有再署我的名字了。
很庆幸的是,我参与的第一个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国电科某研究所,客户单位是一家由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化软硬件开发机构,所长和书记配合默契而且很支持文化建设,对以数量化研究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诊断评估和结构化、条理化的理念体系方案也乐于接受。更让我感到一点小骄傲的是十五年过去了,这家单位一直秉持着当年我们帮助梳理的文化理念,并且发展势头良好,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帮助拟定的“敏于外察、发于内强、善用资源、成在四方”的经营理念,将其产品属性与经营特点结合起来,为其在航空、航海、航天、野外指挥领域赢得了广阔的发展机会,随着5G时代的来临,相信他们发展得会更好。
凭借着该研究所企业文化咨询项目积累的经验,第二年我开始担当项目经理,在2004年至2007年,先后主持了山东某大型热电公司企业文化项目、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项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项目、人民网企业文化研究项目、四川成都卷烟厂企业文化项目、张家口卷烟厂企业文化调研、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企业文化评估、中国银行北京东城支行企业文化项目、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文化建设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行为规范修订项目等,这是我的第一个项目高产阶段,也是老板拿项目我执行项目的阶段。此后,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党委宣传部及韩国SK集团企业文化室参与企业文化研究、培训及跨文化管理工作。空档期完成了中国一汽集团企业文化研究课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企业文化战略规划课题研究、许昌烟机企业文化提升、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企业文化提升、中国电科某研究所企业文化提升、中国航天某研究所、中广核风电企业文化建设等项目。
离开SK集团后,便更多以“需求信息接收-客户跟进-项目执行“全程参与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过程服务。这期间包括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与品牌项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与品牌提升项目、中核机械企业文化项目、中核海得威企业文化项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变革项目、大唐集团煤业有限公司、大唐集团科学研究院企业文化项目、华晨汽车集团控股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提升项目、中国职工之家饭店企业文化理念构建项目、华电重工企业文化与品牌项目、中国航天科工某研究所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神华包神铁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神华轨道机械维护公司企业文化课题、许昌烟机企业文化提升项目、河南航空投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新疆金融投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企业文化项目、中国石化集团共享服务公司企业文化项目等。
通过大学期间打下的统计学、经济学功底,加上工作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实践基础,以及后来企业文化专著和管理学著作的广泛阅读和对国内外主要咨询公司各类咨询方案的研读,以及后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MBA和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文化人类学,为我从实证主义、阐释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视角全面研究和分析一家企业的文化奠定了基础。在咨询方案中,2005年版本的中国大唐集团“同心文化”理论体系(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开创了摒弃容易从形象上发生歧义的象征物(文化图腾)而采用“文化主题”来引领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先河,为后期诸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所效仿。2010年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文本的科学架构和陈述范式的理论建构,帮助中国一汽集团将“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核心理念在一汽文化中寻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并作出系统的诠释。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煽情的华丽辞藻,而是从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出发,通过实证主义的文化评估来全面客观审视它,并用阐释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方法来搭建企业文化体系的层次、架构并准确阐释。虽然在最终的实践中,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来自于企业文化的落地效果,但是没有最原初的那些正确的理念、正确的陈述和正确的诠释和解读,就有可能如同闭上眼睛开车,驶向错误的方向而不自觉。
16年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咨询,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企业文化研究数据,与数百位企业高管和数千名各类企业的员工进行过一对一的交流。抛开咨询项目而言,这些对话,这些积累,对我的自我成长和对我的文化研究之路,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些不同企业、不同层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的人们,各自抱有不同的梦想和期望,共同编织在“企业”这一“契约组织”之中,汇聚成一个难解的多因素方程。
作为观察者、研究者和顾问,我们只能帮助梳理企业文化的各个变量和变量的关系,帮助定义、测量和描述这些变量,并为帮助修正这些变量提供一些工具和方法,但这个多因素方程的求解,需要企业和身处企业的人们自己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