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 | 文化研究所】企业文化:知道规则和按规则行事
怎样算有文化
神农结绳、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古代智人们不断创造和演绎着符号及符号背后的规则、价值和意义,文化因而不断成熟和丰富多彩。
我们谈论一个人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有文化的时候,我们往往说的是他有能力或没有能力做跟书写、音乐、舞蹈、绘画、高级语法的运用等,有关对智力的、艺术的活动的高水平运用。毫无疑问,作为人类与动物、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基本区别,这些都是文化的特征之一。在这些能力的运用实践中,都存在着对规则的学习、认知、理解、基本运用和熟练运用以及发挥性运用等,从知道怎么做到熟练运用,都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在企业里面,早期的创业企业家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企业文化的概念,没有使用过使命、愿景、价值观这样的词语,但那些从小作坊、小摊贩、小批发商成长为真正的企业的那批创业者,在未听到企业文化概念或接受企业文化知识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经营实践中,通过观察学习别人企业的做法,通过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反反复复的交往、博弈过程中,注意到了自己哪些做法为别人所认可,哪些做法为别人所否认,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最实用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企业文化的概念,并不等于没有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体系中内在的理念与规范,他确实照做的。这种情况,我们说他是有文化的。
今天的企业家和创业企业家,以及企业的成员,商学院的学生们,甚至大学生和刚刚步入职场的实习生们几乎都已经掌握或了解一些企业文化的概念,使命、愿景、价值观可以脱口而出,但是否为使命而工作、多大程度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遇到难题是否有足够的智慧,遇到挫折是否有坚韧的意志,只有通过历史去检验。
仅仅了解一些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框架,并不能算掌握了企业文化;仅仅有了文化规则并描述出来,并不能算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要按照合理的文化规则去行动,在遵守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创造价值或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东西,才算得上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及其代理人团队
当代企业的生存与经营环境与曾经的草莽时代完全不同了。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你肯出力,提供有效供给,便有客户买单;在二元结构市场中,只要获得投机渠道,便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利差。然而,在当前和未来的时代里,除了少数官僚企业家或衍生官僚企业家外,无论自力更生创业或在投资驱动下创业,都需要凭借着有价值的、有创意的、有灵性的、有效率的、有慰藉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创业企业家及其代理人团队,既要有文化,又要能够阐述文化规则,更要遵守和履行文化规则。
阐述文化规则和遵守文化规则,对企业家及其代理团队来说,是两种必要的基本能力。人类脱离于动物而成为有文化的群体,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文化符号的创造和运用,更高级一点的就是赋予事物以意义的能力,符号和意义使人们可以独立于存在物之外而去思考和讨论这些存在物,从而开展更高级的智力活动。美国著名演说家和作家Simon Sinek (西蒙-斯涅克)在其《Start With Why》一书中,便强调了这种能力。他的逻辑便是要从“为什么”开始,问一下“我的信念是什么”“初心是什么”,然后再问“应该怎么做”,最后是“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正应该是企业家及其代理团队所需要回答并能够为全体成员去陈述和诠释,并身体力行的问题。
根本来说,也就是要首先回答企业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即:企业使命——我们所选择的事业的价值和意义;企业愿景——我们在这项事业上要走多远;价值观——我们必须恪守哪些原则而不为所动。
以企业使命来说,拿韩国SK集团(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拥有石油化工、移动通信、芯片制造、锂电池、医药、地产等产业)为例,如果说“提供能源化工、电信、综合商业服务”,那就是阐述了自己做什么,这跟其他企业没什么区别,而不是SK独特的使命,所以SK集团提出了“创造并分享可持续的幸福”这样一个使命陈述,摆脱了具体的业务属性的限制,直指多元化企业集团的根本追求,人们要获得幸福感,一定要在物质和情感上都获得满足,其供给方便是要提供给予这种满足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于集团的资源和能力去开发、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和服务。加入了“持续的”这一定语,进一步强调了只有持续的满足人们的幸福,企业才可能具有持续的生存能力,事业才可以持续,股东价值才可以持续实现,员工才可以持续的拥有好的工作。这是一系列巨大的、咬合紧密的齿轮。
所有这些,不仅仅需要做表达、陈述、解释和传播,还需要企业家和代理人团队自身作出最好的表率。